2019年11月1日,“恰好我在,恰好你来”美丽相遇中的成长故事—通州区中学名校长第五工作室教育案例交流大会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成功举行。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肖韵竹、中共通州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周 颖、中共通州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党建科副科长丛光锋、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院长李万峰、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副院长全斌、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干训部主任张春明、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张 爽、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孟 瑜、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博士许 甜、通州中学名校长第五工作室全体学员及其所在学校部分教师、北京市中小学名校长发展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基地)部分学员、部分区县中小学校长及其所在学校教师参加了本次的活动。

大会由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分院)副院长全 斌主持。
第一阶段,交流展示。

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心理学院副院长孟瑜就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案例的撰写与交流做了说明。孟院长首先解释什么是教育案例,然后从有利于帮助教师把个人经验和理论联系起来,提高其把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有利于帮助教师把个人经验和他人经验联系起来,提升其恰当应对教学中各种不可预测情形的能力;促进教师个体经验公共化,形成共识,同时利用集体智慧帮助个人实现自我超越;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推动教师进行行动学习、跨学科学习,把组织变成一个“学习系统”等五个方面阐述撰写教育案例的积极意义。
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第六中学的路秀宇老师、邵艳老师,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的闫惠娟老师,北京市通州区郎府中学的邢兴老师、王丹老师,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李长红老师等六位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宽容与智慧伴随教书育人》 《我和学生共成长》
通州六中教师 路秀宇 通州六中教师 邵 艳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她》 《失而复得的手机》
北京理工附中通州校区教师 闫慧娟 通州郎府中学教师 邢 兴
《爱和信任让一切变得不同》 《让作业有弹性》
通州郎府中学教师 王丹 通州运河中学教师 李长红
第二部分校长、专家点评
通州中学名校长第五工作室5位校长对老师们分享的教育故事进行点评

通州区第六中学校长常恩元 北京理工附属中学通州校区校长陆旻
通州区郎府中学校长王俊丽 通州区西集中学校长李连江

通州区运河中学校长李卫东
专家点评:

北京四中原校长 刘长铭
我们这个工作室,不是为了让校长一个人出名,是真正的为学校的改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做一点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听完了我们6位老师的精彩的故事,几位校长的精彩的点评,给我很多的启发,在今天的老师的案例分享中,老师在讲自己故事的过程中,不乏金句迭出。每个老师都谈出了一些非常深刻的格言式的,教育的感悟,这不是从大家的著作中引用出来的,而是通过对自己教育经历的一种深刻的,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反思的基础上,发自内心的喊出来,所以今天可以说我们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促进了我们真正的理解了什么是教育。我们今天的案例的分享,就是它都是从一些故事从一些过去的经历中,阐述一些非常深刻的教育的原理,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下去,这样的一个工作,在我们的学校,在我们的群里中,一定会产生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教育家。
撰写案例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升我们的教育的敏锐性,这是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正因为我们是教育的专业人士,所以我们和其他的非专业人士不同的,就是我们对一个人行为上所表现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地方,我们都会联想到人的发展,联想到他所受的教育,联想到我们应该如何去对他施加影响。
撰写案例,也是促进我们进行专业反思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这个反思不仅要反思个人的行为,过去的做法,也要站在今天的角度上,对我们以往的传统的大家认为天经地义的一些教育的信条,在新时代的角度要进行一个反思,刚才几位老师都谈到了宽容。让老师做到宽容啊,挺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我们秉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呢?是严师出高徒。我们得对学生严格要求,任何一个细小的错误都不能够放过。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不需要小题大做的,我们认为这样才是教育,才是对学生负责。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小题大做,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大题小做,什么时候要把一个问题放大,什么时候要把一个问题暂时的忽略,放一放冷一冷降降温,这是我们今天做教育的人永远一辈子要学习的一个问题。 我们发现一个学生的亮点我们要尽可能的放大,我们通过放大来慢慢的照亮它不太明亮的那部分,也就是用他的优点来逐渐的改掉他的缺点,而不是我们针对这这个他的不足来进行直接的纠正,这也是我们教育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艺术。
今天的案例,说的是一个学生,这一个学生一定出了一些问题,我们去怎样去影响他、纠正他、引导他,每一个问题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一个导师。如果我们一辈子,没有遇到一个问题的学生,我们几十年来就是把书本的知识复述给学生,一届一届一年一年就这么叫下去,你说到我将来我退休了,想写本回忆录我们写什么?所以正是这样的学生,使得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丰富了,变得多彩了,变得值得回味了,变得有价值,所以我说的每一个这样的学生吗?他也是我们成长的老师,所以刚才几位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都谈到了,和学生共同成长,真的是我们和学生,我们不仅和学生共同成长,我们也会和问题学生共同成长,他们教育我们,他们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水平,如果他们没有这些问题的话,那我们从师范院校学的那些教育的原理,那些知识我们用在哪里呀?所以,他们也是我们的实践导师,
反思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反思这种方式从个人意愿来说,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为广大的同行乃至于家长社会,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建议,人是多样性的,今天,我们的小雨同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这样解决,下一个同学出现同样的问题,也不一定就这样解决了,因为每个孩子他的成长的背景不一样,他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问题,原因是不一样的。怎么去打开学生的心灵?今天由于种种的原因,不排除由于家庭的原因,使得我们的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相对孤僻的性格,相对封闭的心灵,这个原因当然很复杂,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呢,可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 那作为我们教育者,作为我们学校的老师怎么做,其实每个小孩身上可能有很多的开关,我们的老师有时候突然一个小事就把这个开关打开了,这个小孩可能一下子就完全变了一个人。刚才王丹老师谈到了小宇这个案例,小宇竞选班长,最初我们是为了弥补他经验上的不足,我们组织一个智囊团,然后帮助他做好管理工作,但实际上在客观上是我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了班级的建设,让更多的创造了更多的,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关心这个集体的成长,让更多孩子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当中,这个教育是非常深刻的,所以从一个学生的转变的过程中创造了机会,让更多的孩子受到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得到了锻炼的机会,那这就是教育的效益的最大化。李老师做的这个弹性作业,也是从一个角度把教育做成高效的方法之一,今天我们都知道我们随着高考的改革我们要走班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式,留弹性的作业,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啊。
今天我们的一些案例,所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可以给社会提供一个方案,不是最终的方案,如果所有的教育问题都用一个方案,一类问题都有一个方案来,可以解决的话,那是教育问题太简单了,对我们教育的复杂性就就没有了政治教育的复杂性,使得我们这个行业我们这个职业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所以呢,从个人以来说,自身获得了提升,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我们的经验可以和与社会的分享,那么就反思的形式来说,我觉得案例是其中的一种。我建议大家要养成写案例的习惯。如果坚持几年写教育教学的反思,这个老师怎么能够进步。
重视这个案例,重视案例的积累,就是对案例的反思,每个学期写一个案例,我觉得,我们就能获得很大提高,如果我们对一个案例进行不断的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那我们获得的可能提高就更快。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张爽教授
三点感受,一是今天上午这个活动的策划和设计非常的精准,体现了教育的内涵, 恰好我在恰好你来,多美的名字呀,我在你来,还是恰好,我觉得一下子就唤醒了所有教育人的那样的一种,对于教育的美的这样的一种认知。二是讲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个老师讲故事的过程,感受到它背后的价值观和逻辑,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通过这个故事是告诉我们他是如何来理解教育教学过程,如何来理解师生关系的,如何来理解课程的,如何来理解作业都非常的生动。第三个就是我们有必要在当前这个时代重新认识知识和重新认识学校,信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所以教育者所负有的责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转识成智,那如果学生说老师我现在信息技术非常的发达,我随时随地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合获得我想要获得的所谓的知识。
第三阶段颁奖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北京教育党校常务副校长肖韵竹、中共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周颖为六位发言教师和特殊贡献奖获得者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冯玉敏老师颁奖。

最后,中共北京市通州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周颖发表重要讲话。周书记首先感谢各位领导专家的倾情投入和校长们老师们的付出,同时对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和工作室各位校长提出三点希望,一是提高站位,注重发展。二是学思合一,不断提升。三是深度引领,奋进同行
恰好我在,恰好你来,今天在美丽的北理工附中通州校区,我们美丽相遇,这必将成为通州教育美丽明天中的美丽故事,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共同创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的美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