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主题是:读书明理、修身养性。谈到读书,大家最想弄明白的是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读书,二是读什么书,三是怎样读书。
为什么读书,这实际上是说读书的目的和意义。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充分地阐明了读书的目的。其实,读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物质的目的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存的需要,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为升学而读知识,为升职而读业务,为升官而读权术;而精神的目的是把读书当作一种精神享受,就是我们在读书过程中,读别人而完善自我、读崇高而充实灵魂、读品质而陶冶情操。因此,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在呼吁设立国家读书节的时候说: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这,成分地肯定了读书的精神意义更加重大。
关于读书的意义,我十分赞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了辛劳,但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无论是学生寒窗苦读十余载,还是老师披星戴月几十年如一日都充满了辛劳,却更有理由和条件诗意地栖居在教育的大地上。那是因为我们整日与书为伴,而书,是诗意的,是芬芳的。有时,我们甚至觉得书上有好闻的味道,比如纸的味道、油墨的味道、其实书中更有花草的芬芳、田园的清新、沟壑的幽静、清泉的叮咚……这都是读书带给我们的滋养和熏陶啊。
所以读书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实和发展自己,丰富和完善自己,快乐和成功自己。
读什么书,这实际上是说读书的取舍问题。
说实在的,放眼校园,读书现状令人堪忧。能翻翻杂志,看看报纸就算是有阅读习惯了;书桌上能放一两本工具书,算是努力钻研学习了;无聊之余,找本爱看的小说和传记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放眼课堂,有一部分学生却在读垃圾书籍。看魔幻小说着了迷,看网络小说上了瘾。耽误学习,影响做人。老师们,同学们,越是生活在快节奏下的人,越是要读“慢节奏”的书。我们学生,不要只看韩寒、郭敬明等一类畅销作家的书,不只是满足于网络上粗制滥造的当红小说,还应该多看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这样既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学到人生智慧和思想。
在《改善学习生态,提升生命质量》这篇文章中这样说:决定一个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怀和内涵;而影响一个人胸怀和内涵的,则是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阅读是一项贯穿人生始终的生命化实践活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增进知识,更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质。所以,读书要取舍,爱好、情操更重要。
怎样读书,这就是读书的方法和态度的问题了。
我们说,教育的最优化一定要落实到学习的最优化上。学习的最优化主要就是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方式、持久的学习耐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其实读书也是这样。要培养我们读书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读书方式、持久的读书耐力和终身读书的习惯。
谈到怎样读书,古人就有(《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美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古人用很多诗句告诉我们读书要下尽功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等。这些话也都告诫我们读书要讲方法。这些读书的品质和方法是都值得我们在学习中加以应用。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教育应该是留白的艺术。30%是启发,70%是等待。这句话实际也在告诉我们:对读书一定要呈期待状态,而不应急功近利。
同学们,俗语说:“养鱼养水,养树养根,养人养心。”读书就是心对心的唤醒。又是一年春草绿,春意更增凌云志。衷心地希望大家以读书为志,以读书践行,以读书立身。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